久石讓

久石讓要來香港了。和內地的mimida談起久石讓,他說:「久石大叔還是不要出碟,乾脆四圍做演奏賺賺錢算了。」我自他的《幽靈公主》後已沒有追聽,北野武一系列的電影配樂也懶得去找。不知怎的,覺得他不致於被稱為大師,大概只能是一個技匠。


小學至初中那時很迷宮崎駿,久石讓的配樂至少是佔一半分數以下的。我第一盒付錢到唱片舖錄來的卡式盒帶便是《天空之城》的原聲配樂,後來買下了原版唱片,只需125元,那時已是天價了。從《天空之城》開始,慢慢體會到日本文化產業的規模,單是《天空之城》的唱片已可以有原聲版、電子版、管弦樂版、概念版等等,而且每個版本都做得非常精緻。《天空之城》的主旋律及那一段鋼琴可說是一聽難忘的,那時就覺得這個音樂跟電影非常配合,總有點神秘莫測的東西在里面。後來大了一點,就覺得《天空之城》都很煽情,慢慢又會欣賞《風之谷》多一點,覺得旋律盛載的世界觀沒有《天空之城》般張揚,慌死你唔感動果種。當這又和片種有關,《天空之城》是動作冒險類當然要有大支野做靠山,相反《風之谷》探討環保,感情自然含蓄得多。


除了宮崎駿的動畫,那時我又會迷久石讓的其他作品,好像出極都有的《piano stories》,替其他動畫的配樂,以致他的個人作品專輯都不放過。李克勤就改編過久石讓的作品成為「冬之旅人」(收錄於《purple dream》大碟),那時更會因他為《橙路》作過一曲而興奮良久。


聽久石讓的路程,發覺自己也改變了不少。拾棄他的原因,大抵也是和他不斷製造相類近的作品有關,當然他的旋律很吸引很quotable,叫你一聽難忘,但只怪我的味道改變了:再多的加鹽加醋也彌被不了內在的蒼白。看《情癲大聖》時,簡直覺得久石讓是隨便拿些未完成的demo來濫芋充數,這個位來一個高潮,那個位來一個逆轉,走勢完全在預料之內,以至音樂根本和劇情兩不相干。《千與千尋》與《哈爾的移動城堡》就根本聽不出有分別,甚至令人有罐頭音樂的感覺(事實上本地製作也喜歡拿他的作品作罐頭音樂)。劉鎮偉自以為夠潮去拍《情癲大聖》證明已經回不去了,找來久石讓就像那些國產大導只懂找譚盾一樣,又不諳久石大叔已過了創作巔峰期,結果只是一罐罐相差無幾又毫無特色的罐頭。


我始終相信真正的大師需要有廣闊的胸懷,及對世界的關切,又或是對細密情感的獨到見解,透過自身的收養及造詣,再闡釋出一個大而化之的,含有無數數不清的感情支流的空間及世界。你每聽一次,都會為其點中你內心私密感情而生出共鳴,彷彿聽一回就已經夠你領略生命的滋味。當你領略過如《兩生花》的生命樂章,久石讓還會令你留戀嗎?望著那些為久石讓瘋狂的人士,就正如望著鐘愛李克勤的大學生一樣,大概久石讓都只是一個讓人穿上身的名牌,好叫自己拿到了通往所品味的通行証,而殊不知世界之大和自己井底之娃的窘態。

留言

匿名說…
向來不是太愛聽mood music所以感覺不強也沒有追聽;聽得最多次數的可能是當年閣下翻錄給小弟的風之谷(?);原來久石讓這個名字來自quincy jones;被奉為大師非其之過,只要內存謙卑就夠了。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