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da Linda Linda

000
剛看完由日本導演山下敦弘的最新作品《Linda Linda Linda》 ,想到為何香港不能拍這些電影。事實上全套戲都只因一首日本樂隊The Blue Hearts的歌曲而來(有興趣可在旁邊的stickam點擊播放),四位高中生要在文化祭的限期前組成樂隊並演唱這首歌,戲情就是文化祭前幾天幾位女高中生的遭遇,當中夾雜了大量日本潮流文化的元素,演員來自韓國、少女組合、新紮搖滾樂隊以及新晉創作人(在戲中主唱Happy End的風來坊的女學生就是湯川潮音,近兩年才開始備受注意,更得到quruli的主將岸田繁的跨刀合作),戲的配樂又是James Iha,兼夾戲中的樂隊又可以埋班出一張單曲翻唱The Blue Hearts的舊作,而又被選為05年度日本十大最佳影片之一,整台戲就是一次創意經濟的示範作,牽引出來的消費力量和文化震波可謂連綿不絕。


香港的流行音樂工業早就可以自成一個體系,要像電影一樣把某些前輩歌手捧為經典也有大量改編選擇,就算拍一套純粹要潮的電影都應該對某些所謂創作人是手到拿來的。不過《Linda Linda Linda》卻有點反青春片,這類型的電影通常都是要四人經歷大大小小的挫折,中途遇到壞人搞鬼和好人幫助,最終排除萬難成功演出大團圓結局。這套戲的鏡頭毫不活躍,四個女孩子都各有問題,但最後都沒有解決得到,導演只是安排他們展示各自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又對他們的演出毫不相關,而且她們也好像沒有認真練習過,反而是描寫她們對演出沒有信心的片段居多。本來有很多在商業電影中可大肆炮製戲劇矛盾的東西也沒有發揮,如片中的韓國交流生和日本文化的衝擊、彈低音結他的女學生家中有三名小學弟弟,打鼓的女生和男生的約會以致結他手和其他女生的爭執等都可以被導演大鬧特鬧,不過如果山下敦弘這樣拍就只會變成另一部五個組band的少女罷了。最平凡的情節和反應,就是最真實的反映,組band可以沒有任何目的,戀愛也可以沒有結果,而演出也不一定是成功的。


換成香港的例子,最終可能是胡鬧收場,我也未見過香港的電影原聲是可以當做潮流商品而大賣的,而老闆們也許盤算著給錢拍一套戲,對象是年青人的話,最終都只會因下載而非買票入場而退縮。不過我想,最終的底因可能是香港的校園生活著實苦悶。早陣子太太才問,為何沒有人拍「淘氣雙子星」「中四丁班」那些青春片?其實都幾好睇丫。沒錯,不過換了現在的同學仔,想和做的也可能不是那麼純情了,現在拍的話不能只有初戀和三角戀,也要兼顧跟大佬食丸仔走白粉援助交際校園開片男女同性戀父母離異引致性格分裂等新興元素才夠照。況且真正的校園生活大概只有在坊間的補習社發生,學校的生活根本毫無發揮的空間。又或者是同學根本對學校沒有感覺,是因為學校一早就社會這個大染缸的縮影,不論老師同學都是計算較量的工具。

留言

匿名說…
我們班倒沒有那麼複雜。不過說是純品,不如話係冷漠。各有各做。
匿名說…
香港連矢口史靖一類feel-good喜鬧劇都拍不出來, 點會拍得出這套如此 "生活" 的電影...? 或許因為 "linda linda linda" 把故事背景放在一個小鎮 (而非新宿涉谷等城市地型), 才令這種簡樸與散漫具有說服力~ 否則, 不在片中加插一位援交女生都嫌不夠寫實吧? :)
Exshow C.說…

我也很喜歡Linda Linda Linda
其實我想這部片很真誠
他很可能是每個人的回憶
所以很容易打動大家^^
匿名說…
我今天剛看完這部片
我會覺得這部片只是真實的呈現了青春的某個狀態
所以也沒打算解釋什麼
而觀眾則能從這部電影裡看見已消失的自己
我想因每個人過去的不同
可能也會勾出截然不同的觀感吧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