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詞將音樂喚醒

究竟歌詞重不重要?諷刺的是,倫永亮的「歌詞」本質上是由旋律為主歌詞為輔的作品,卻偏偏用來探討歌詞。
就拿自己做例子。喜愛聽日本音樂,卻不懂日語,但無損其音樂帶來的感動。女友聽任何歌都是先以曲入手,歌詞歌名從來不甚上心。湯禎兆先生曾說過,香港樂壇的幕後黑手,原來是林夕。
我想在廣東樂壇,可悲的現況是,歌曲和歌詞均不太重要(就正如編曲人常被忽視的現實),長久以來均是由歌星的人氣來帶動歌曲。當然若果你要仔細分類,也可以看到若擁有好的旋律,例如熱唱K歌,就成功了一半。可很少有由歌詞紅過來的作品呢,畢竟很少人因著歌詞去作曲吧!
但老實說,我聽名國音樂真的很少去看歌詞,因為我相信音樂本身的力量是無分國界的,所以看著黃耀明、黃志淙那些受外國音樂薰陶,言行舉止也是受大師文化思想洗禮的一代,甚麼「David Bowie影響我的美學觀」那些話,著實有點疏離。要找一首能影響我的歌詞,真的很難找,因為從來不上心,只會記得某某歌詞很好很好,但從來沒有互動。
不過,又有人提出過為香港樂壇譜樂史,往往流於討論歌詞和社會的關係,而少於拆解旋律和時代的氣息。就好像達明一派吧,現時他們能受人敬重,因為很多人都視其作品為某一時空的社會現況代言,所以他們的歌能牽起對往日時空的記憶,比起一般流行曲更長青。但是,有人提出過,歌詞是沒錯很好了,但卻沒人為達明引進前衛電子,融合搖滾及電子跳舞節拍示威過,這樣的樂史根本見不得人,香港樂壇的劣質可見一斑云云。其實我又想,說音樂本質,來來去去也還是那些音樂類型詞彙的斑駁出現,當中又有幾多真正內涵的東西?達明一派的作品環繞社會大事及個人感性,已經是一項足以在香港留青史的一筆,試問又有幾多人為九七移民潮下過註腳?不,不,還有許冠傑,記得那首「香港是我家」,「移民外國,做二等公民」,大香港至肉麻的地步,但我卻欣賞其坦白率性。
當然,最近對歌詞有所思考的原因,是因為看到林夕和黃偉文這兩大奇葩,填至有點走火入魔的地步。若果我們每次都要挖盡心思去鑽一個題目,有時去得太盡,反而予人過火的感覺。現在的歌名很多單看名字,根本想不到它要說甚麼,好像梁漢文的「艦隊」,以出征作為愛情屢敗屢戰的比喻,老實說實在有點肉麻。反而懷念以前那些歌詞,用最平實的說話講最深情的感覺,我想李宗盛和陳昇可說是當中的佼佼者,你看「當愛已成往事」根本就是一個人在普通場合的說話,加入林憶蓮就像是兩個人在交談,卻成就了非一般的情歌。

留言

littleoslo說…
I read lyrics less and less now. But I think Karaoke makes ppl care more abt the lyrics.
匿名說…
Hey,

Find ur link in Terence's blog.

I'm still in Germany, and just come to say hi.... indeed I've seen u appearing in Tong's blog aswell...

Talk later.
快樂牛郎說…
歌詞很多時是幫我記住一首歌的工具. Psychology都話要多方面記一樣野先會記得快. 所以如果我好想記熟一首歌的話歌詞就係最好的幫手.

"所以看著黃耀明、黃志淙那些受外國音樂薰陶,言行舉止也是受大師文化思想洗禮的一代,甚麼「David Bowie影響我的美學觀」那些話,著實有點疏離。" -- 我中文唔好, 呢段話既意思係咩? 為何感到疏離??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