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看完《孔雀》,即時想到賈樟柯的《故鄉三部曲》,大家也是訴說內地年輕人成長的苦惱,環境對他們的感染,人和地方的互動。我不知是否這類談成長傷痕的作品是否放諸四海而皆準,不過我很少在西方的作品中看到這種對成長苦澀的描繪,或者中國近代史那些傷痕纍纍的事件,實在對一代的青年有太深刻的影響,對夢想的追尋,對舊有世界的厭棄,卻因想要突破而反遭受社會無情的嘲諷。
顧長衛其實是有一點野心的,就單看他以三個段落述說三兄姐弟的故事,卻又各自交織著各自的前因後果,頗有一點為那個年代「造史」的況味。當然顧長衛不會如此遵從傳統去拍一個史詩(聞說他不滿張藝謀那種誇張媚外的風格而決定自行執導),何況每一個人也有自己的史詩,硬要替人家立傳可能好心做壞事。所以他以三主人公瑣碎的生活雜事來作切入點,看他們如何成長,如何和週遭環境及身邊的人不斷的互動。他和賈樟柯有點不同,賈梓柯一直都是強調現代化如何改變年青人,是環境帶動人去轉變;顧長衛則全盤只審視個人自主的決擇,如何本著個人意願去突破環境的局限。結局卻是類近的,賈樟柯的主人公往往在十字口上迷路,不知進退。《孔雀》的三位主角卻在結局均回到了平凡,雖然曾經有夢,但畢竟付出過之後發覺往往不能自己控制的,乾脆就回到現實,做個平凡人,我想這也正是這部片子最引人共鳴的地方,因為社會上真有幾多人可以完全實現自己的夢想?社會往往只歌頌那些成功的傳奇,怎樣為理想去拼搏,怎樣標準的「香港精神」,但顧長衛卻更關顧默默無言的一群,他們也有過夢,也因此而付出過,不過到最後就如片中的姐姐一樣,在外頭繞了一圈,才發覺命運不得我挑選,往日鍾情的隊長原來也變成一個樣子潦倒的住家男人,所能做的便是在挑蕃茄時狂哭發泄,又或者自己編一個謊話對著以往曾暗戀的男子說:「你會永遠愛我的。」來令自己不致那麼落寞。這群人最終可能會平凡終老,但他們卻一樣對生活充滿期盼,這就是作為人對生活的尊重,只要我們認真對待生活,一樣能散發人性的光輝。
其實我覺得顧長衛的手法有點荷里活味道,有些地方真的是拍到了「怕觀眾不知道呢」的地步,就好像最後讓三人在動物園?各自觀看孔雀,讓他們借孔雀來總結自己的人生,這個安排我卻嫌刻意了一點,倒不及後來一個安陽遠景,旁白說離立春也不遠了(導演第二部作名字正好也叫《立春》)來得含蓄,餘味無窮。
看電影時,旁邊位子的女士感情比較豐富,遇到任何轉折她的反應都很大,連女主角把本想送給初戀情人的啤酒扔下河?的一段,她也會「唉……」。其實也沒有甚麼,很多人看戲也是這般,不過她可能對電影的理解就止於這些「位」了。導演對劇情的安排其實很用心,很多段落看以有衝突卻其實發生得非常理所當然,當中包括國內的風俗,國人的性格,國家的環境氣氛(我就不明白女主角叫弟弟去買性教育圖書有何好笑)。究竟香港有幾多人真正不以香港人的高度去了解國內的情況呢?從這位女士的舉止來說,看來她仍是處於大香港的心態,對片中年青人的行動以一位「文明人」看「野蠻人」的心態對待之。且看賈樟柯的《世界》在深圳的世界之窗拍攝以求那種不規則的衝突,會否吸引這批純粹「看戲」的觀眾捧場了。

留言

匿名說…
我雖然未看過 [孔雀], 但看得出你這篇內容分析及解說, 是真正的了解, 真正的深挖, 不是一些浮淺的片面 "感受" 話語或over-interpret, 好...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