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G2000



如果說TVB孕育一代人的價值觀、蘋果日報孕育一代人的民主觀、大家樂孕育一代人的快餐觀,那麼G2000就是孕育一代人的上班服觀。日本有洋服之青山、suit select,香港的手信就是G2000。我知這個類比有點不妥,因為香港人都去東京買西裝了。但G2000不就是那個你和我都在有限預算下,去grad dinpresent甚至見工的西服選擇?

甚麼?你首選是stage of playlord?香港人幾時變得那麼有性格?你不怕老闆一見你件dirty pink老西搭條棗紅呔就out咗你?G2000才是庶民的不二之選。不浮誇、不出眾、不突出,所有條件方便量產,成本降低才能飛入尋常百姓家。

很多人聽到G2000會嗤之以鼻,他們根本沒有進入問題核心。拿G2000來跟跨國名牌比較是浪費時間,鬼唔知阿媽係女人。人人都有「那有錢你老母」的年代,一進G2000,價格給你的安全感已經超越貨品本身。你經歷了衣不稱身、穿搭不配、然後醒覺西服要肩膞合身、恤衫沒有自己名字、想不到就最好白恤衫等階段,再去找尋屬意的牌子,開展另一段故事。偏偏卻沒有人肯提起G2000這段前塵往事,他為你打下基礎,縱使不那麼令人快慰,但畢竟你曾經和他日夜廝磨,渡過了那一段比人恰、狂OT、比女飛、去第一次婚宴的年少輕狂時光,身段沒那麼漂亮,但回憶滿滿,才能再堅實走下去。G2000根本就是庶民的戰甲,沒有選擇的選擇,卻給你墊了底,待你羽翼豐盈後尋找更廣闊的天地。

我的第一次發生在約三十年前,G2000在現時的始創中心地下開了一間很大的專門店。不知怎的媽媽又捨得給我買了一件U2的淺綠色短身有帽外套,讓我知道了G2000的存在。我當然沒有像許志安般一件衫留了三十年,但不能否認它給了我對「時尚」的第一次接觸。我沒有離棄過他,這些年每次減價我也會入店看看(那有人會新季買G2000)。除了近年千篇一律的強國顧客,還有教師、三行、學生、不修篇幅的外國遊客、南亞人士,呼喚著那些還算有笑容和主動的售貨員,在三折的環境下看試穿4652碼的外套、無碼然後叫其他舖留貨、試了五條最後只買一條的眾生相。你在stage of playlordCOUR CARRE裏不會看到這種放任,G2000減價時貨品亂放、顧客橫飛、display衣衫一大堆,但店員仍然不介意幫你check貨、幫你排隊入試身室,有些還有心機向你推介配搭單品。大家都知這不是高檔買賣,反而豁了出去,展示了真性情。G2000示範了真正的本土關懷,平民本色。

G2000的造工和剪裁當然不是(也不會)上品。但這種缺點和平庸,讓人穿了有「大隱隱於市」的趣味。他不像ZARAh&m般花俏,也沒有其他本地品牌的暗姣,穿起他你就是典型的香港人,不用擔心被人說三道四太有姿勢。近年他們夏天和冬天也有特別物料,竟然「機能化」,真令人感動,二三百元一條褲標榜保暖和快乾,穿西裝就像穿white mountaineering坐白金升降呢。At-twenty的出現更叫MK男變MK暖男。兩年前失驚無神出了條快乾質料CHINOS,穿上去以為The North Face上身,百多元一條入了灰藍啡成為這兩年夏天救星。今年又出了件闊身短袖TEE讓人內穿恤衫那一種,另一件很像+J的素色恤衫POLO也只賣150元,這些best kept secret完全是行G2000的推動力。面對強敵當前,G2000仍然與時並進,推陳出新,用大眾化挾著點點創新力保不失。他沒有像日本的平民西裝連鎖店般時尚貼身,但他給了你第一重的審美關卡,恤衫和西褲的原型是這樣子的,變奏的話可以有些甚麼點子,然後你才有能耐及經驗去檢視人家的好東西,也知道自家的不足,知所進退。說到這裏,大概「家教」就是這個意思。

以前弟弟曾在G2000當過售貨員,他常說今季的制服是那個型號,著我不要買,免得穿到像他們。現在回想,又有何緊要呢?千人一面的好處,就是可以隱藏自我,活得輕鬆。大家不是很重視共同回憶的嗎?你和我用同一件外套,披過星戴過月,足以兄弟相稱了。整個城市的繁榮也不就是由穿G2000的你我共同建造的嗎?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