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吃基本上沒甚麼要求。太太常笑我根本不懂得分辨吃下去的食物的味道,那道菜下了甚麼材料也不懂。然而他也說,我沒要求,但不是垃圾也會吃的。我想食都是各人各自的修行,沒有甚麼客觀準則可言。可能自少很討厭父輩說你不懂吃這吃那,「不懂吃!」一句說話便把你劃成長不出毛的小子。事實上我後來不斷發現他們對吃的認知有很多都是錯的,而從中我亦開始建立起信心,覺得依隨自己的喜好來判定是否好吃也不算是不孝吧。

但在食之上我很犬儒,尤其和家人一起。為免不必要的風波,長輩們說好吃,我們便不會說不好吃。這也有好處。本來不喜歡吃某東西,因怕長輩麻煩,慢慢嘗試去吃,久而久之倒也嘗出了味道,不會偏吃。不喜歡火鍋刺身,也不是斬釘截鐵的不要吃,吃吧吃吧,不然自招麻煩喔。和家人吃東西,非常「香港」:說別人想聽的話。卻又非常不「港孩」:自我感覺不是最重要。

不太情願花錢在吃之上,每每都是到那幾間館子,要學上看英文法文餐牌又或如何配酒何謂擇時而食,一概省掉。對喔,真的很悶的樣子。當然我也會了解美食文化,但沒有買雜誌看,沒有在週末伺機而動,沒有特別要上某一館子而特別訂座,更沒有那一種東西不吃就會後悔不已。有一天如果給我知道了原來並不是所有有汽的白酒也可叫香檳,也好像發現大秘密一樣似的,但那裏的酒才可以叫香檳呢?就沒有興趣再深入了。要排隊要山長水遠去吃,不要預我。鼎泰豐好吃喔,但你叫我貨比三家試試翡翠吧,也就可以省掉。經驗告訴我,愈是比較,總是會叫人失望。既然鼎泰豐已是行內阿頭,為何要浪費氣力去嘗新?有時覺得為何會有人可以天天吃餐蛋飯,怎知耐不耐自己也會叫上一碗,並非甚麼guilty pleasure(不擅吃的又怎會有guilty?),就是懶,知道餐肉蛋混合的味道安心,在喉嚨及胃部發出窩心的溫暖,就叫了。

我對吃沒要求,不過有些人對吃的態度,我就不以為然。當中不單包括怎樣吃,也關乎對吃的週邊事物。有些朋友說不會吃某一類食物,這是常情,我也有不喜歡的食物。但他們是指明例如不吃某餐廳的蒜蓉包,不吃某種煮法的意粉,不吃沒剝皮的矮瓜,不吃沾了熟油的魚尾肉,不吃切不對勁的牛肉,不吃煎而吃蒸的年糕。我就覺得有點過頭,況且也不覺得你好識食,只覺得你麻煩。

有些人覺得自己好開放,對任何食物都持欣賞的態度。若有人覺得他介紹的東西不合口味,他就會擺出「你應該欣賞別人的飲食文化」來為自己貼金或找下台階,覺得別人不包容,不懂吃。別人不知道原來他不喜歡日本菜、不喜歡泰國的辣、不喜歡魚生、不喜歡蛋牛治。當然,這類人也可以振振有詞說自己有態度,懂得吃,因為他已經嘗遍了眾口味才過濾至此。

有些人煮了一兩個小菜,便以為自己可以做大廚;有些人不懂得分「識飲」和「飲得」的分別;有些人明知一種東西不健康卻矢志不渝的一星期四餐然後說沒事;有些人本已有二百五十磅卻以食來做旅遊主題,掃遍大街小巷配以精美插圖在面書上流傳(每幅相片沒時間打caption的話還會向大家說對不起呢)。要懂得吃原來很容易(講就得),也很難(每張相打字)。

留言

匿名說…
吃,最重要的是跟誰吃。如果悶人,吃龍肉也乏味。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