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兩句王雙駿
由於本人自覺從2005年打後與廣東樂壇已脫節,所以看到王雙駿作品音樂會上,軟硬出場但唱的是《老人院》是完全不對味的,因為此作完全沒王的參與,拿出來唱只是綽頭,與王原本宣傳的黑暗調子相反。軟硬今天一出場,毫無疑問已變了格調終結者。王與軟硬的代表作必定是1996年電影《天空小說》主題曲「唔知係咩嘅我就點會講」,曲詞編皆耳目一新,當中挑撥離間目空一切的精神至為可貴。
本著老海鮮記憶只留在二千年前(近年心態轉變,很願意成為往時不想成為的大人),王雙駿90年代初出道著實驚喜連連,同期的雷頌德其實也有閃現靈光,不過相比下做信差出身王更「基層」,與雷的海歸形象不同。發展下去,反而基層的王更有新音樂架勢,早期作品信手拈來都是外國音樂大混雜,拿走人聲更似「外國嘢」,雷全力做大主流廣東歌,寫上口旋律和包裝其實更有效率,所以泊了去陳慧琳、黎明、郭富城那邊。反而王在配合主流之餘也有個人風格,亦不怕左右逢源拉雜自己聽歌的品味進去,與雷的「事業心重」恰成有趣對比。
王替草蜢監製的作品一手把他們由女人街跳舞組合變成創作團隊,專輯打開十多首樂曲的類概念大碟首開先河。蔡一智的曲固然是精品,王為其錦上添花,編的曲都是很現代化而色澤豐潤,像「斷句」用二胡便翻新了早年林憶蓮的用法,「好戲在後頭」王親自作的曲生氣勃發,用的士高包裝亦玩得似模似樣,不像雷同期的作品,你總覺得「得個殼」,王花了很多精神砌編曲,也上承了90年代以降的成熟沉穩品味,這可能也是他師承杜自持有關。
接近二千年王陸續為林海峰單飛、草蜢轉會滾石、梁漢文等搞作品,比較突出的有陳奕迅的第五個現代化及我的世界末日,直接引用當時BritPop風潮入歌,與陳當時初生之犢的銳氣匹配,不過也難免有死忠樂迷說王「抄」歌。其實你真的再聽聽他為梅艷芳監的「I’m so happy」和草蜢轉會滾石的「照常營業」,王曲編互相配襯如入無之境,我覺得抄也是抄得絕妙,不會計較,何況他有能力把梅調教至新世代感性,題才及唱腔均是一時之選。天下文章一大抄,不要像許志安的「我未夠好」般抄出直腸就行了。
王2000年打後替容祖兒、JUNO搞的東西我只聽了一兩次,那種「我要做啲勁嘢俾你睇」的作狀不太對個人口味。The Duo Band時期的作品已經沒了銳氣,更不要說像JER那些主題先行的所謂時代之音。他們搞的那些「樂壇已死」作品,概念一出已柒味四溢,未輸人先輸陣,三年後再聽,敢問一句樂壇已死根本無人理,市場早就分眾而治。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