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獎歌曲頒獎典禮



我一早知道這兩個經典節目已出了VCD,不過還未買,到現在反而覺得沒買也沒有不妥,就讓腦內的記憶不那麼清晰,印象反而深遠,童年回憶就是那麼一碼子的事吧!
我記得林海峰說過他是在模仿無線體育記者伍晃榮報道的手法去寫歌詞的,我想這個扮野頒獎禮於我也有相類的意義。很多朋友也說我為何會記得那麼清楚,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雖然很多人一定劈頭便說這些節目胡鬧通俗,well,我只能說若果一個人不能開放自己才是最大的悲哀。
不能說這種頒獎禮是慳水慳力之作,你看介紹每個獎項的候選歌曲,每一首也找當時的唱片封套去模彷,製作還是相當認真的,而且不只是得獎歌才改歌詞,而是每首歌也會改,只不過長短不同。陣容也是相當鼎盛的,差不多所有歡樂今宵的藝員也出動,真是當年的大製作。
當其他人都把注意力放在藝員模彷能力上時,我其實是被其改詞的能力所攝服。和朋友計算過,十首有九首都是講賭錢,可能比較易寫,記憶中就有「千錯太陽」,「留下鋤我」、「還債的故事」、「再鋤一會」。幕後人創作這些歌詞最難的是真要寫一個特定主題,不像現在獎門人的歌詞那麼堆砌,而這些主題每每亦有起承轉合,我想最突出的例子便是張惡榮的「掃墓」,由「都只因我阿嫂」決定掃墓開始,描述掃墓的苦況,副歌聲撕力竭地喊厭惡掃墓,最後竟然因為太早起身而發覺掃錯了墓,在山野間迷了路,這竟然又和原曲結尾那種迷離氣氛相配合,整首詞一氣呵盛,比起不少情歌來得有紋有路。
這些歌詞反映了香港民間的活躍,市井文化的高度發展性。這些原本無人留意的生活小細節,也可以是一重有趣的閱讀,我記得江欣燕扮梅艷芳唱的「愛醬」中對食物的敏感度,「蝕到空虛」中對飲食文化的諷刺,甚至「stand Up」中竟然是叫學生多起身答問題,完全是一些hidden的生活點滴,我記得讀書時老師講得最多的便是上堂無人問問題!難得的是當時似乎製作人都不理這些內容那麼cult是否能吸引觀眾,可以在黃金時間內播出,以全程嬉戲遊玩的方法去做,來到廿一世紀實在很難想像(獎門人只是抄人,而且是以虐人為樂,不要跟我說那是嬉戲)。
盧海鵬固然是icon,他扮黃耀明絕對是一時無兩的經典,就連明哥用手撥頭髮這一招都俾佢玩埋,無話可說。阿燦絕對是被人忽略的重要一員,他不像盧海鵬那種以「相似」為主打的方法,而是取其大勢再跨大其中的元素,他扮張國榮就一味扮cool,扮蔡楓華就全程一字碼,扮劉以達以鬥雞出奇制勝。另外我記得羅浩楷扮林子祥亦是一絕,甚至夠膽死扮新馬師曾唱「扮惡人輪籌」,唱的是排隊買樓!那時「頭條新聞」都未出世!無線在九十年代也曾經搞過一兩次零星的扮野大賽,但已渾不是那回事了,看著鄧兆尊扮劉華唱「獨自去Kowloon」無疑是浪費電力。

留言

熱門文章